理智上,父母都知道孩子不是用來爭面子或是光耀門楣的工具。許多父母都會說:“我不在乎孩子表現(xiàn)如何,只要他快樂幸福。”但是,有時候父母卻情不自禁地炫耀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為子女的能力感到驕傲、自豪是自然的,但是如果過分在別人而前炫耀,要孩子當場展現(xiàn)他的各種才華,不停地向人述說自己孩子的過人之處,卻可能是父母本身缺乏自信的一種反應。
人往往有一種心理,就是當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我就要踩在梯子上作高人一等狀,似乎要把別人比下去,才能證明我是不錯的。做父母的如果對自己沒有十分的信心與欣賞,就很容易要求孩子勝人一等,好平衡自己內心的這分不肯定。
其實,經常要孩子展示成績單、獎狀、圖畫;要孩子唱歌跳舞給客人看,對孩子也有不好的影響。一則,孩子當時可能勉強為之,而內心卻埋藏著壓力,不耐和反感。另則,這種作法給孩子傳述了一個不正確的態(tài)度:人的價值建立在外在的能力以及別人的贊賞上。因為炫耀的心態(tài)就是渴求別人的贊美和羨慕。也等于在無形中告訴孩子:別人的肯定與掌聲十分重要,你的長處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算數(shù)。
當我們聽到別人炫耀他們的孩子,而我們的孩子并不那么“優(yōu)秀”時,心里的確不是滋味,可能感嘆孩子比別人笨,也可能懷疑自己教導無方,更可能對孩子產生一股無名之火。帶著這種心情回到家里,便很容易在孩子犯小錯時發(fā)大怒,而孩子也只有冤枉地承受了。例如:見到別人孩子字體工整,真恨不得撕了孩子的作業(yè)簿子,瞧見別人的孩子彈得一手好琴,又不禁痛責自己的孩子不肯勤練。我們要警覺到別人的炫耀可能帶給自己的后遺癥,要及時疏導自己不適的心情,否則孩子要跟著倒楣了。
如果感覺別人的炫耀威脅到自己時,不妨試著了解,對方并不是存心要害你難過,或許他只是要表現(xiàn)些什么,好能抵銷他自己內心的不舒服,這是他的需要。如果你能一笑置之,不為所動,那是最好。如果你的心情受到了影響(大部分父母都會),也不必回避或否認,這是很正常的,只要留心別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便是了。最好不要在這時候去檢查孩子的功課或注意他沒收拾好的玩具,不妨先到廚房去洗衣機旁,忙碌一下,讓自己的不愉快敞開一點,等心情平靜了再和孩子談話。
父母也是人,我們都帶替自己的自卑心或好勝、好強、不服輸?shù)膫€性。別人當著我們面前的炫耀,很容易觸動我們自己內心深處那分不如人的感受,或被別人給贏了去的懼怕。我們要清楚這些感受和懼怕是屬于我們個人的很可能也來自我們自己童年時的一些遭遇和經驗?;蛟S我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被大人比來比去的無奈和委屈,我們又何忍把同樣的經驗加諸孩子身上?‘
我們自己的感受已伴隨多年,不易馬上去除,但要知道這是來自過去的感受,而且也只是感受而已,與目前的事實可能不符合。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自己有點兒笨或孩子不如人時,要理智且清醒地告訴自己,事實并非如此,只要愿意努力,我們自己和孩子都是極富潛力,充滿希望的。培養(yǎng)挫折容受力
人生難免有挫折與失意的時候。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挫折雖不能免,各人對挫折的容受力卻不一樣。有的人可承擔較大的挫折,有的人就禁不起,稍有挫折便無法平衡自己,甚至一蹶不振。孩子的挫折容受力較小,卻可以在成長中逐漸建立。尤其,孩子會從父母身上學習應付挫折失望的方法。
遇有不如意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不恰當反應是責怪別人,像:“都是你害的”、“我早說過,你不聽”……,都是極普通的口頭禪。遇到挫折,心中委屈,不甘的感受,更是隨怒火脫口而出,沖到親愛的人身上。例如:“都是你吵著出來玩,你看,這下子娃娃著涼了吧?”“告訴過你不要到這家店買東西,果真上當了吧!”這類反應方式,不但于事無補,還讓子女學到了在遇到不如意時責怪別人。遇到不順利的事時,家人之間要學著在麻煩中互相支持、幫助,而非互相指責,這是家庭和諧的重要課題。
有一對夫婦把一筆為數(shù)可觀的錢借給先生的老同學作生意,結果生意失敗,錢也泡了湯。辛苦積存的錢就這么丟掉,兩個人都相當難過。那位可愛的妻子卻在心中作了一個決定。她說:“我真想大罵他,為什么不認清對方就把錢借出去,但是,錢丟都丟了,不是嗎?因此,我作了一個決定,絕不罵他。事后回顧,我真高興我這么做,因為我看得出來,先生很感動。“雖然丟了的錢并不能收回,但是賺得了夫妻間更深的相愛,和給孩子良好的愛的示范,那是金錢所不能衡量的。
受到挫折時,有的人習慣夸大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小小一件事可以帶給他極大的挫折感。這需要當事人自己察覺、發(fā)現(xiàn)自己的這種習慣,并努力將事實與感受作一劃分,以免無謂地浪費了許多精力而不自覺。
遭遇外來挫折對,要維持內心的平穩(wěn),最需要自我肯定的功夫。一位母親處于大家庭復雜環(huán)境里,妯娌間常有閑言閑語,小兒子聽到了,回來向母親“告密”。媽媽說:“你聽到別人說媽媽壞話,一定很難過。但是,你心里明白媽媽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對不對?”這位母親坦然的態(tài)度,幫助了孩子把心安定下來。她教給孩子的是,不要太容易被別人的評語激怒,要肯定自己,維持內心的平衡。如果母親馬上跳起來,找對方理論或有其他激烈反應,則孩子學到的就是另一種處理的方式了。
有一位五年級男生敘述他的父親常常告訴他的一句話:“我爸爸說,‘別人說你是什么,你不一定就是什么”。那孩子堅定自信的眼神中流露的,正是他的父親給他上的“自我肯定”的第一課。
我們無法保證自己或孩子的生活中不遇到挫折、失望,不被人誤解或批評,唯有培養(yǎng)一份較強的承受力量,才是積極之道。當父母的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是一個機會,把我們的平穩(wěn)與堅定傳給子女,讓他們也慢慢建立起內在的肯定和挫折容受力。